
再見了!我們要畢業囉!
日期 2006-06-16 17:41:18 文章主題: 站務公告
| 6/18就是畢業典禮了!六年級要畢業了!大多數的六年級生都不想要畢業,因為覺得國中的壓力比較大,可能比較難適應,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和相處多年朋友和老師分離,實在是捨不得!每一個人都覺得要感謝大家、珍惜在校的最後每一分每一秒,在倒數中,是帶著感傷和緊張的。「謝謝大家!」、「我不想要畢業!」、「我愛附小!」、「謝謝老師!」、「捨不得大家,我會想你們的!」這些都是六年級在畢業前夕想說的話。那六年級學生想在最後的小學生涯做什麼呢?他們認為要製造更多在附小的回憶,或是努力讀書,留下一個好印象給老師和同學,也同時要多加充實自己。小記者採訪到幾位六年級的同學,他們分別要對老師、同學、學弟妹和父母說幾句話:
「老師!謝謝你讓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!在國小的六年中,實在成長了不少,也比以前懂得多,十分的感謝你對我的教導,相信在未來,我還是一定會想起你,並由衷的感謝你,我會永遠記得你的!和你相處的同時,我真實的呈現了自我;在學習的路上,謝謝有你陪伴!雖然我們都常常犯錯或有缺失,但因你的指導而逐漸改正,儘管不能做到最完美,我們仍然會盡力,希望你能滿意!」
「好朋友、同學!你陪伴我度過了國小的童年,雖然有喜有悲,也共同經歷了許多的事情。和你相處的日子我不會忘記的,尤其是在玩樂的同時,摔跤跌倒的時候,這些回憶就像是溜完滑梯褲子上殘留的沙子,少了,回憶就會變得不完整。今後上了國中後,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班級,沒有一個認識的人,沒有共同的回憶,我想我心裡的感受應該會孤單又寂寞、害怕,因此我很珍惜現在在我身邊的朋友同學,真誠的希望以後我們能夠再見面,我會想你們!我愛你們!」
「學弟妹!我們馬上就要畢業了!跟你們一起玩耍真的很高興,給你一些很重要的意見,多唸一些書,要努力上進呀!這雖然是老掉牙的話,不過卻也是最正確的指針,對你以後一定會有幫助的。認識你們,只有可愛和天真可以形容你們,你們真是我心中的小天使,和你們在一起,感覺真的無憂無慮,只有快樂存在著,真像回到小時候般。我以後一定會再回來看你們的!現在我們是六年級,你是一年級,因此到高三前都還可以在學校找到你們呢!最後祝你們學業進步,天天快樂,我會想你!」
老師對於即將要畢業的學生有什麼想法呢?老師們紛紛覺得不捨學生離開附小,心情有點複雜又有點難過,所以我們也請老師對學生說幾句勉勵的話: 「希望你們畢業快樂!要多加努力用功!就算上了國中也要快樂的讀書喔!努力不懈,不要放棄自己!老師教你們這麼久了,也看到明顯的進步,希望你們可以持續下去,老師真誠的祝福你們!希望你們永遠快樂!」
吳家瑞老師:「雖然捨不得你們,但也恭喜你們畢業了!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等待著大家,要好好把握,也要懂得珍惜一切。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,知識只要看書就可以得來,但智慧必須要磨練、累積,需靠生活上所發生的事情或是前輩的傳授等才可學來的。在你的周遭就有許多的事情值得去省思,我們是實驗學校,有更多的資源可以使用,例如:電腦等等,要好好的珍惜。最後送給所有畢業生--美國NBA著名教聯pat riley曾說的:T團結、E自尊、A態度、M使命。做任何事情決定或失敗挫折都要有正確的態度去面對,擁有運動家的精神和使命感,任何任務要有計畫及目標及必定達成之使命感。」
透過大手牽小手活動有更深認識ㄧ年級學弟妹們也有話要想要說: 「你們要畢業了!我們一定會想念你的,而且會很傷心也會很想哭,我好喜歡你,希望你以後還可以回來看我們或是陪我們玩,我們會想念你的。」
「如果你真的很忙,不行回來找我們玩的話,告訴我們你在哪裡上課,我們可以去國中找你的,要常常回來喔!我想你!姊姊!」
最後則是在我們背後,一直默默鼓勵我們的爸媽,當然也有話要來鼓勵我們: 「孩子!你快要畢業了!我感到很高興,因為代表著你長大了!在國小這段期間,你功課上進步了很多,在言行舉止上也有明顯的進步,希望你上國中後,能夠更進步,加油!」
「恭喜你快要畢業了!上國中之後一定要更努力,希望你能好又更好,在我的心目中,你永遠都是最棒的,雖然以後你會面臨到更多的困難,但是千萬不要氣餒,你一定可以的,我們永遠支持你,加油!」
「希望我就是魔術師,可以把你變回像以前那麼小,這些年來,你進步很多了,知識和思想也都有很大的改變。每年的母親節,你都十分用心的準備給禮物,真希望天天都是母親節!現在,我的孩子好像可以飛了!不再綁你太緊,要試著開手了!時間過得真快,轉眼間就六年了!記憶還一直停留在你小時候,祝福你畢業快樂!」
希望大家上國中後,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,不斷的努力。同時也不要忘記在附小的老師、同學、學弟妹……。雖然心中捨不得,但我們終究得學會放下,未來的日子中,我們一定會把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放在心中,同時珍惜和同學之間的情誼和回憶。相信在附小的一切都會成為大家可貴的童年回憶!祝福大家畢業快樂! [文/校園小記者邱瑀柔;修改/呂宜娟]
|
|